更多靶向药入医保,肿瘤患者有福了

时间:2020-07-09 14:21:06 来自:仰和健康

靶向抗肿瘤药物是一类对肿瘤细胞内异常的信号通路、靶点发挥特异性作用的药物制剂。通俗地说,靶向药能瞄准特定的病变部位,准确地消灭肿瘤细胞。目前常用的肿瘤靶向药,可分为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单克隆抗体类大分子靶向药物。对于抗肿瘤药物,通常大家比较了解化疗药物。化疗药物类似“生化武器”,是通过化学治疗药物来杀灭肿瘤细胞。由于针对性不强,会同时损伤机体的正常细胞,产生一系列毒性反应,而且毒性反应发生率高,程度也较重。通俗地讲,就是“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。而靶向药物类似“导弹部队”, 可以选择性作用于癌症相关的分子,精确打击肿瘤细胞,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,既提高了疗效,也减轻了毒性反 应,对传统化疗效果不佳的肿瘤也可能获得明显疗效,达到“高效低毒”的目的。

同样不能避免毒性反应

据统计,对于非小细胞肺癌,过去行单纯化疗可让半数患者存活超过 10个月。如今,针对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)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(ALK)两个靶点的患者进行靶向治疗后,这一数值分别延长至50个月和90个 月。同时,靶向药物引起的严重毒性反应(≥3级)发生率显著低于化疗药。虽然靶向药物毒性相对较小,但发生率仍然很高。例如,使用阿帕替尼后,易发生手足综合征(发生率约 27%)、血压升高(约36%)、蛋白尿 (约40%)等;使用西妥昔单抗,易发生皮肤反应(约80%)、输液反应(约10%)等。因此,不论是化疗药还是靶向药,均无法避免毒性反应。患者需权衡利弊,根据毒性反应严重程度评估是否继续原方案、减量或停用某种药物。

并非人人都有好疗效

靶向药虽然好,但并不是人人都有效。对于有明确靶点的药物,需要检测癌细胞的基因突变类型。例如,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,检测出EGFR敏感突变, 方可使用吉非替尼、奥希替尼等;检测出ALK阳性,方可使用阿来替尼、克唑替尼等。乳腺癌患者中,检测出HER-2 阳性,方可使用曲妥珠单抗、帕妥珠单抗、拉帕替尼、吡咯替尼等。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,检测出RAS基因野生型,方可应用西妥昔单抗。

更多普通患者可以用上靶向药

靶向药物由于前期研发投入大、生 产工艺要求高,上市后通常价格昂贵, 每年治疗费用约十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,大多数普通家庭患者可望不可及。靶向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后,由于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,需要患者个人负担的费用将会大幅度下降。例如,呋喹替尼胶囊(规格:5mg/粒)谈判前为1045元/ 粒,治疗费用约26万元/年;谈判降价 后为378元/粒,加上医保报销约70%, 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大约仅需2.8万元/ 年。今后,将有更多的普通家庭患者可以接受到靶向药物的治疗。

2020年医保新增可以报销的靶向药物

1、盐酸阿来替尼

2、呋喹替尼胶囊

3、奥拉帕尼

4、帕妥珠单抗

5、马来酸吡咯替尼片

6、芦可替尼片

上一篇

下一篇

患者关注内容

相关资讯

常见肿瘤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