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期肝癌筛查,你知道该关注哪些指标吗

时间:2021-04-22 09:42:16 来自:仰和健康

肝癌因其具有代偿现象,不像其他癌症有较明显的早期症状,一旦被发现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,此时救治难度大,5年生存率低。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(2019 年版)》、中国临床肿瘤学会(CSCO)发布的《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》均推荐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和监测,国内外众多肿瘤学会、专家共识及指南均认为早期筛查和诊断是提高肝癌5年生存率的重要手段。

肝癌高危人群包括

①慢性乙型、丙型肝炎患者和肝炎病毒携带者;

②40岁以上男性或50岁以上的女性;

③有长期嗜酒史和糖尿病史人群;

④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者;

⑤有肝癌家族史者。

《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(2020版)》明确指出,血清AFP(甲胎蛋白)联合AFP-L3(甲胎蛋白异质体)及DCP(异常凝血酶原)检测,可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。研究显示AFP-L3%、DCP、AFP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1.6%、72.7%及67.7%,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可提高到85.9%,早期肝癌的检出率也随之提高。

1、甲胎蛋白(AFP)

甲胎蛋白(AFP)一直被作为肝癌的血清学诊断指标。但是,约30%~40%的确诊肝癌患者AFP并未有明显升高,而在一些非肝癌患者中却有AFP升高。肝癌筛查中,需结合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(AFP-L3%)、异常凝血酶原(DCP/PIVKA-Ⅱ)辅助诊断。

2、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(AFP-L3%)

甲胎蛋白异质体(AFP-L3)来源于癌变肝细胞,对肝癌具有极高的特异性。在影像学检查尚未发现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时, 对AFP低浓度阳性病例进行AFP-L3%检测可以早期预警肝癌发生。

3、异常凝血酶原(DCP/PIVKA-Ⅱ)

异常凝血酶原(DCP)又称PIVKA-II,可出现于维生素K缺乏或肝细胞肝癌(HCC)患者的血清中。DCP与甲胎蛋白(包括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)诊断肝癌相互补充。

此外,GP73(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)在肝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也值得关注。在不同病因所致慢性肝病的进程中,血清中的GP73水平随肝纤维化进展和肝硬化发生逐渐上升。因此,GP73可用于筛查脂肪肝炎症、肝纤维化、肝硬化,对监测肝癌早期的发生发展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价值。

上一篇

下一篇

患者关注内容

相关资讯

常见肿瘤疾病